我国目前对火电厂发电采用脱硫脱氮脱硝以及除尘设备达标者仍持续保持上网电价补贴制度,12月9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能源局发布《通知》提出,对达到超低限值要求的燃煤发电企业给予上网电价支持,其中2016年1月1日以前和以后并网运行的机组上网电量每千瓦时分别加价1分和0.5分(含税)。然而,从业内传出的信息来看,这一补贴的限制标准势必逐渐提高,届时,煤电企业现存的各种骗取补贴措施大部分都会失效,企业所能依仗的只能是实实在在的超低排放,也就是质量和技术过硬的脱硫脱硝脱氮和除尘设备。
根据我国2008-2014年间的火电发电量数据,如果按照每度电都进行脱硫脱硝的话,2014年全年国家需要补贴火电企业约1126.74亿元,而实际上并非所有煤电企业均实现了超低排放。今年6月,环保部曾经对17家脱硫、脱硝设施存在突出问题的企业予以处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电力企业。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2014年年度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信息,2014年全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为92.1%,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为83.2%,火电厂安装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机组容量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22.9%。据上述数据计算,2014年国家实际补贴火电企业约941.45亿元。
尽管超低排放补贴一直在进行,迫于环境压力,国家在明面上依然在不断支持超低排放,然而事实上,超低排放补贴的必要性一直存在质疑。2014年9月,北京国能中电能源副总裁江浩撰文指出,由于脱硫、脱硝、除尘已有补贴2.7分/千瓦时,这一补贴额度刨除成本后每度电还能有0.5分钱的收益,再加上各地还有一些地方性政策鼓励措施,这基本已经可以覆盖“近零排放”的改造和运营成本。同时,尽管国家每年为火电投入上千亿元的环保补贴,但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今年9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调查了12家宣称已达到“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的总计15个排口数据,并与“超低排放”限值进行一一比对,结果显示,12家燃煤电厂全部存在氮氧化物排放违规和二氧化硫排放违规的问题,其中11家存在烟尘排放违规问题,另外1家数据缺失。其中,部分燃煤电厂甚至有严重超过“超低排放”限值的纪录。
一位地方环保局人士表示,只要火电企业上马了脱硫、脱硝、除尘和超低排放设施,每发一度电国家就会给予补贴,即使实际上存在超标排放也会给,这客观上给了一些企业钻空子赚补贴的空间。而因为补贴过多,使得火电企业在电力过剩的情况下仍在积极上马新的项目。11月18日,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布的《中国煤电产能过剩及投资泡沫研究》指出,1-9月期间,获得审批的煤电项目已超过1.23亿千瓦。若这些煤电机组在2020年前全数投产,届时煤电过剩产能将达到2亿千瓦,按每千瓦3500元投资建设成本计算,意味着投资浪费规模高达7000亿元。
此外,火电补贴多还使得新能源发展处在了不平等的地位。有报道称,在西部一些地方风电和光伏被大面积排挤,这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有专家呼吁,政府应给予这些新能源企业提供更多财税支持,以保证他们的发展。
不难看出,煤电行业的超低排放在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依然在享受这高额的补贴,而各个层面的负责人员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限于当前的环境压力,不得不做出妥协。然而,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改善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煤电行业在未来将举步维艰。能够达到超低排放的或可继续生存,但仍将面临新能源产业的价格成本和环保理念冲击,而无法达到超低排放的企业,或将彻底失去发展空间。因此,从长远来看,利用现时的政策果断进行脱硫脱硝脱氮和除尘设备改造,彻底实现超低排放,并不断探索新的运营方式降低成本才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保障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