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烟羽”俗称“大白烟”、“白雾”、“白色烟羽”、“有色烟羽”,燃煤锅炉脱硫净烟气未经加热从烟囱排人大气,即为湿烟气排放。排出的湿烟气与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发生接触和混合,在此过程中温度和含湿量不断降低。在烟气与空气混合过程中,烟气中所含水蒸气过饱和凝结,凝结水滴对光线产生折射、散射,从而使烟羽呈现出白色或者灰色。环境温度很低时,采用干烟气排放(即烟气经过加热)也会发生“湿烟羽”现象。
从本质上讲,“湿烟羽”是湿烟气中水汽凝聚产生的水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相比干烟气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会变化,但是采用湿烟气排放时,“烟羽”的抬升高度会有所降低,扩散效果相对较差,污染物在烟囱附近的落地浓度会增加,对周边环境有一定影响。目前,“湿烟羽”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烟气温度或湿度,避免烟气与环境空气相互混合过程中由于烟温降低导致过饱和凝结而发生“湿烟羽”现象。
上海市政府在2016年出台了DB31/963——2016《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燃煤发电锅炉应采取烟温控制及其他有效措施消除“石膏雨”、“有色烟羽”等现象。2017年8月,浙江省环保厅发布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位于城市主城区及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燃煤发电锅炉应采取烟温控制及其他有效措施消除石膏雨、有色烟羽等现象。
湿烟羽治理技术:
1)烟气再热法
通过气 一 气换热、气 一 水一 气换热、掺混高温气体等措施,提高烟气温度。如回转式GGH、管式GGH、热管GGH、MGGH、蒸汽换热、热二次风等,该技术思路是目前较常见的,MGGH是其中应用业绩较多的技术。
2)烟气冷凝法
通过直接或间接换热将烟气温度降低到一定值(略高于环境温度),烟气中含湿量大大降低,因此不发生“湿烟羽”现象。由于受冷源(空气或冷却水温度)、投资、能耗、占地面积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仅在小型燃气、燃煤锅炉中有个别应用案例,一般需要将回收热量用于热网水供热产生效益,经济性才可接受。
3)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技术
通过将烟温降低到一定值,降低烟气含湿量后再采用烟气再热技术。此时,烟气需要升温的幅度明显降低,可减少烟气再热热源消耗,同时实现节水、污染物减排等多种目的。烟气冷凝再热复合技术是一种新工艺,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烟气再热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有效治理“湿烟羽”的同时,实现节能、节水、减排等多重目的。